搜索
第1新能源车网
微信公众号

客服热线
010-64987064

当前位置:首页 > 事故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战略分析

2005/09/07 05:59 作者:吴奇 信息来源:《汽车工业研究》(2005年第8期)

  改革开放初期,利用外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为缩短中国汽车工业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差距,改变国内汽车工业有效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和由于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而导致的汽车进口大量增加的不利局面,汽车工业主管部门果断地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利用外资战略,希望通过与国外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技术,通过消化、吸收来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并尽快跟上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步伐。可以说,“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出台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的实证评价

  “市场换技术”是一个成本与收益的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以我国广阔的国内市场作为一种筹码和对等交换条件,通过向外商出让一部分市场把外资吸引进来,从而在外资手中获取我们所需的技术。为了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中“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成果和代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度量市场,如何度量技术。

  市场可以定义为:国外跨国公司占据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份额。

  而技术由于非常难以量化度量,更没有确切的公认定义,因此只能把对技术的研究目标定在我国“市场换技术”的最终目的上,即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为了配合外资战略的实施,国家先后出台了高贸易保护(高进口关税和严格的配额限制)、严格项目审批、严控轿车生产点、强制性国产化、最低建设规模要求以及技术转让要求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1984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整车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到现在已经21年了,21年间,我国在整车领域陆续与国外企业建立了45家合资企业(不含改装车合资企业),在零部件领域的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也已经超过了1200家。我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战略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效果,是否已经实现了当初所设定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本文试作以下分析。

  1.提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制造能力和水平,缩短了与国外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差距,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通过实施“以市场换技术”为核心的外资战略,中国陆续建立起45家整车合资企业,涵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中外合资整车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乘用车市场(价格从6万元的经济型轿车-50多万元的豪华轿车)和中高档商用车市场(包括中高档轻型车、高档载货汽车及豪华大客车)。

  经过20多年的技术引进、合资合作,中国主要中外合资乘用车企业在产品制造、生产管理等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外合作伙伴的水平。由于中国乘用车主要企业都是与国外大公司的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的生产标准引进的,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产品水平、装备水平、工艺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已基本与国际接轨。

  据统计,目前合资企业乘用车 (轿车+SUV+MPV)产能约350万辆。在轿车领域,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满足了国内市场80%以上的需求。由于外资的进入,有效地提高了国内汽车业的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实现了“进口替代”,进口轿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980年高峰时的90%以上下降到2004年的不足5%。可以说,利用外资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国产汽车的品种,提高了国产汽车的产品水平和制造水平,使中国工业的生产规模迅速达到世界前列,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增强。

  2.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技术空心化”和“支柱产业附庸化”的危险

  然而,虽然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和产品,但国内企业未能通过消化、吸收而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汽车产业面临“技术空心化”和“支柱产业附庸化”的危险。中国汽车工业“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目标没有实现,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战略目标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产品开发能力是汽车工业技术的核心,具备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是汽车产业实现自主发展的关键。中国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后起国家,不仅要引进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不断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产品和研发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逐步形成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我国汽车产业通过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汽车企业的制造、管理、营销水平大幅提升。但是在合作中,跨国公司在汽车整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的设计开发领域,却一直不赞成或阻碍在合资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研发工作;在技术转让费、关键设备及零部件供货价格等方面,也提出了较为苛刻的条件。虽然对外合资企业基本上都已建立了研究开发中心,但这些研发机构大部分的功能就是在做国产化配套和生产准备工作,很少开展实质性的开发活动。近年,已有少数合资企业在外方的支持下开始进行一些开发的尝试工作,但也只是一些产品的局部改进工作,离整车开发距离还相当遥远。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在中低档客车和载货汽车、微型汽车及低档乘用车等领域(以中资企业为主),具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而在代表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高档商用车(重型载货汽车和豪华客车)、中档及中高档乘用车等领域,国内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基本上不具备整车开发能力。

  可以说,20年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产业虽然让出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却没有同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国内市场正在变成被跨国集团所控制的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因此,中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战略并没有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目标。由于国内企业未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在技术和品牌方面严重依赖外方,导致中国汽车产业正在面临着“支柱产业附庸化”和“技术空心化”的危险。

  所以,汽车工业实施“以市场换技术”为核心的外资战略,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外资对中资企业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却给国内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设立了重重障碍。这是造成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大量引进外资、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却远没有形成自主开发能力,致使“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基于博弈论的“市场换技术”战略

  1.博弈论及基本概念

  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多个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互相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基本概念有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支付函数和均衡等。

  (1)参与人(Players)

  是指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他的目的是通过选择行动以使自己的效用水平最大化。

  (2)行动(Action)

  是指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一般用ai表示第i个参与人的一个特定行动,Ai={ai}表示可供参与人i选择的所有行动集合,行动既可以是连续的,亦可以是离散的。

  (3)信息(Information)

  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在参与人所能获得的信息的角度上,博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指的是每一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的知识,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

  (4)战略(Strategies)

  是指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行动。用Si表示第j个参与人的一个特定战略,Si={si}代表各参与人所有可选择的战略集合。如果n个参与人每人选择1个战略,n维向量 S=(S1,S2…Sn。)称为1个战略组合。

  应该强调的是,战略和行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战略是行动的规则而非行动本身。而在静态博弈中,战略和行动是相同的。

  (5)支付(Payoff)

  是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它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是参与人真正关心的指标。令ui为第i个参与人的支付,u=(u1,u2…u1…un)为n个参与人的支付组合,博弈的一个基本特征是1个参与人的支付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战略选择,而且取决于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即ui是所有参与人战略选择的函数:u1=ui(S1,S2…S1…Sn)。

 

  (6)均衡(Equilibrium)

 

  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记为S*=ui (s1*,s2*...si*... sn*),其中si是指第j个参与人在均衡情况下的最优战略,即i的所有可能战略中使ui最大化的战略。用s-1=(s1s-1,si+1,sn)表示由除i之外的所有参与人的战略组成的向量。则说si*是给定情况下第i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意味着,ui(si*,s-i) >=(ui (si,s-i),sisi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是指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做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指的是如果对于博弈的每一个参与人i,si*是给定其他参 ***与人战略选择s*-i=(s*1,,s*i-1,si+1s*n)的情况下第i个人最优战略,即ui ((si,s*-i) ui(si,s-i),siSi,i。

 

  2.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博弈分析

 

  (1)前提假设

 

  a.参与人为理性决策主体,即能够主动决策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

 

  b.本模型属于静态博弈,即两个参与人在决策时并不知道对方的行动。

 

  (2)模型表述

 

  a.参与人:本模型有两个参与人,分别是跨国公司和中国政府。

 

  b.行动:假设跨国公司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FDI)时有两个行动选择:关键技术转让和关键技术不转让。中国政府也有两个行动选择:市场保护和市场放开。本模型中两个参与人的行动组合,分别为国外跨国公司AF={关键技术转让,关键技术不转让)和中国政府AC={市场保护,市场放开}

 

  c.信息:本模型假设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战略属于完全信息博弈范畴,因为国外跨国公司和中国政府对对方的各方面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d.战略:在本模型中,两个参与人的行动集合分别为:SC={市场保护,市场放开},SF={关键技术转让,关键技术不转让},共有4个战略组合,即:

 

S11={市场保护,关键技术转让}

 

S11={市场保护,关键技术不转让}

 

S21={市场放开,关键技术转让}

 

S22{市场放开,关键技术不转让}

 

  e.支付:由于参与人的支付选择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战略选择,而且取决于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因此ui是所有参与人的战略选择函数,在本模型中,uC=uC(SC×SF),uF=uF (Sc×SF)分别为中国政府和国外跨国公司的支付函数,其中:

  其中:

  市场占有率为主要自变量,因为二者的矛盾归根结底表现为对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争夺。该项得分在1-10之间,以各自市场占有率乘以10得到。在本模型中,假设在“市场保护”行动下,中资汽车占有率为90%,得分为9,而在{市场放开,关键技术转让}和{市场放开,关键技术不转让}的战略组合下,中资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80%和30%,得分为8和3。

  中国政府支付函数的其他决策变量:保护费用是指为保护汽车市场而花费的代价,主要表现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费用等,与收益相比,该费用不大,得分为1-2,即实施市场保护行动时,付出2个效用水平,而选择市场开放行动时得分为1。合作竞争效益的水平有3个,当市场保护时,合作竞争效益水平为0;而在{市场放开,关键技术转让}和{市场放开,关键技术不转让1的战略组合下,合作竞争效益水平分别为4和6;引进外资其他效益水平分别在国外跨国公司关键技术转让和关键技术不转让的情况下为3和1。

  国外跨国公司支付函数的其他决策变量:机会成本分别为0和2,即在我国市场保护时,由于外国资本不能充分参与市场竞争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为2,我国在非市场保护时产生的机会成本为0。未来市场机会收益对于国外跨国公司很重要,很多国外跨国公司主要是看中了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而把目标放在将来的市场上,在国外跨国公司关键技术转让和关键技术不转让的情况下其分别为1和3。

  3.求解模型的Nash均衡

  根据以上给出的不同情况下的分值情况,可以得到如下不同战略下的效益值:

  对于中国政府:

  uc(s11)=9-2+0+3=10

  uc(s12)=9-2+0+1=8

  uc(s13)=8-1+8+3=18

  uc(s14)=3-1+6+1=9

  对于国外跨国投资公司:

  uF(s11)=1-2+1=0

  uF(s12)=1-2+3=2

  uF(s13)=2-0+1=3

  uF(s14)=7-0+3=10

  在此基础上得到该模型的支付矩阵图,见图1:

  图中每一格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对应战略组合下的两个参与人的效益值,前一个为中国政府效益值,后一个为国外跨国公司效益值。

 

  所谓最优战略是指对应于所有的s-1=(s11, si-1,si=1, ,sn),S*是i的严格最优选择,即:ui(s*i,s-i)>=ui(s's-i), s-is'i s*i

 

  则称Si是i的占优战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本模型中的{市场放开,关键技术不转让}战略为本模型的纳什均衡。

 

  以“市场换技术”的本意是希望在出让市场的条件下,外国企业能够源源不断的向中国企业输出技术,然后通过国产化吸收这些技术。但在双方进行博弈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由于无力通过自主开发提供竞争性产品,且合资企业的外方都在实践中采取了延缓升级换代的拖延战术,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汽车产业只有在{市场放开,关键技术不转让)的战略条件选择下才能达到模型的纳什均衡,即“市场换技术”战略在一定时期内是失效的。

 

  三、结论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我国这一战略的可行性进行了博弈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用外资战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姓名:
职务:
地址:
传真:
电话:
Email:
邮编:
留言:
验证码:
     选车   
Copyright 2019 d1xn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4845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0号  版权所有:第1新能源车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纵横公关顾问有限公司